农林科技学院“桔子红了”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8-31 浏览次数:
如何实现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橘子红了”乡村振兴实践团秉持把职业教育办到“农村田坎上、农民心坎上、农业命脉上”的核心理念,走出课本,走出学校,在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太龙镇古红桔基地展开了“三下乡”实践活动,擦亮了“古红桔”这张名片,为三峡库区产业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以耕读教育培养知农爱农为农人才
走进古红桔科技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丰富多彩的展墙,展墙上铿锵有力地写着一句“把论文写在桔园,把技术留在太龙”,给前来考察的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已实现80亩试验区古红桔品相和糖度的提升,如今统货价格也实现了收入翻番……”在农林科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田君的介绍下,队员们对三峡库区柑橘产业的种植规模调研、万州古红桔品种选育、科技小院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有了直观清晰的了解,并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学校深知,只有走到农业生产一线,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调研便是连通这一关键的桥梁。因此,实践团组织队员走进田间地头,与指导老师、当地村民和果园负责人深入沟通,让队员们了解到果园目前还存在部分土壤酸性过高、土壤营养元素不明、高效低毒农药使用量不足、果园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
了解到果园真实存在的问题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把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坚定自己强农兴农的信念和决心,学会“自讨苦吃”,扎根于田间地头,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实干本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走进田间地头以实践练就“兴农”本领
如果说科技小院是一所农民身边的“农技服务站”,那么农学师生们就是一支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在6天的暑期实践中,队员们在园艺教研室主任吴琼的带领下深入桔园开展果园综合治理,不畏辛劳、无惧烈日,穿梭于桔树间疏果、剪枝、除草、调查病虫害;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崔俊林的带领下安装调试古红桔生产加工车间里的机器设备,向村民们仔细介绍如何进行果皮处理、浸泡杀菌、浓缩蒸馏等关键步骤,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与专业老师们一起组织起“田间课堂”,将柑橘常见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柑橘生产与深加工技术等实用知识通过院坝会、科普传单、田间课堂二维码等形式送到村民眼前和手上,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为推动乡村容貌整体提升,实践队员们还开展了“桔子红了”文化墙绘活动。绘画中,大家创造性地将特色古红桔产业和当地风情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太龙镇古红桔品牌的认知度和传播力。
“练就兴农本领,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能让农林学子们更好地学会将课本知识融入专业实践中,让青春的旗帜始终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转引自7月19日重庆日报电子版